2018年,对于信谊来说,是个奇妙而特别的年份。第八届“信谊图画书奖”为创作者建起盛大的舞台,更有八部作品脱颖而出,荣膺奖项。五月灿烂时光,信谊携手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将在童书的世界里,以切实的行动力带给每一位创作者深切的祝福与强劲的支持。
倾力培育,创作者努力成长
本届奖项组委会共收到755件参赛作品,图画书组407件,文字组348件,两个数字均为历年之最。初审评委共评出44件入围作品,图画书创作组23件,图画书文字创作组21件。严谨讨论之后,决审委员最终评出8部获奖作品。
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评审,以专业的视角,公平严格地讨论每一部参赛作品——贴合幼儿心理经验和观察理解,极具旋律感的小童话;展现小镇生活风情,邻里情感的短剧;也有抒发祖孙情的动人故事……评审们认为这些作品在艺术上均有不俗的表现,用不同的形式传达出作品的立意,从不同角度给孩子带来阅读的享受,为孩子打开想象世界的大门。
在第八届“信谊图画书奖”颁奖典礼现场,多位“信谊图画书奖”发起人,当届与历届评审,儿童图画书界重量级人物都莅临现场共襄盛举,为创作者带来支持和鼓励,并对主办方致以深切的敬意。
信谊基金会张杏如董事长十分欣慰本届图画书文字创作奖诞生出首奖:“感谢诸位评审的慧眼慧心,更要谢谢所有的参赛者源源不绝的创意表现。”
八年奖项累积,张杏如董事长感触深刻,创作者努力不懈透过多元的题材、多元的媒材和画风,展现满满的活力和创意。他们力图接近儿童,不断探索新的可能,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信谊图画书奖”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现文学结合艺术的舞台,为中国原创图画书注入新的生命。
嘉宾助力,分享创作心得
本届工作坊活动中,信谊邀请到台湾最会讲故事的李瑾伦女士,她的《23》《子儿,吐吐》是父母和孩子们广为熟知的作品,当当网上,仅是《子儿,吐吐》就有近两万条读者评论留言,讲述自己或是孩子阅读这个故事的感受。
李瑾伦女士是从“信谊幼儿文学奖”中走出来的创作者,“信谊幼儿文学奖”是信谊基金会于1987年创设的台湾第一个为幼儿文学设立的奖项。迄今已举办30届,获奖图画书中有多本入选台湾年度最佳童书、意大利波隆那书展插画奖、美国《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童书,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行。
李瑾伦女士的《子儿,吐吐》曾获得第六届台湾“信谊幼儿文学奖”首奖。她至今还记得捧着画稿,打车去信谊的那段路,她说“画完的那天是‘信谊幼儿文学奖’收件日的最后一天,我从报社坐着计程车到信谊去交稿,就像抱着自己的小孩去别人家的感觉”。正因为这种深切的情感,工作坊活动中,李瑾伦女士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创作体验,如故事由来,绘画形式考虑,角色设计,一一道来,让年轻的创作者们感同身受——小猪胖脸儿设定的是作者自己,身边的同事或是朋友也一起走入书中,成为里面叽叽喳喳的小朋友。这个故事来源于一个生活中的亲子对话,而她用画笔构架出一个有趣烂漫的小世界!
李瑾伦女士创作的图书年龄层很广,作品多与动物关怀和人生自我追寻主题有关,动物权利是她最关心的课题。本届演讲中,她对创作规则的探索,会带给与会者新颖而妙趣的思路,让人灵机闪现。
回顾十年,开启新的历程
本届工作坊的论坛嘉宾是几位兢兢业业耕耘在儿童阅读界的专家,他们致力于将优秀的童书带入父母视野,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专业阅读指导。
论坛主持特邀王林先生,他是“信谊图画书奖”发起人,并多次担任“信谊图画书奖”评审,更是本届决审主席,作为信谊的老朋友,他见证了原创图画书一步步踏实而有力的累积。论坛分享嘉宾则邀请到阿甲先生、三川玲女士与陈赛女士。阿甲先生创办“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其中“红泥巴优秀童书排行榜”一直为读者提供阅读引导与分享;三川玲女士从事多年教育出版及童书出版,被誉为“童书妈妈”;《三联生活周刊》主笔陈赛女士,更于近期推出新书《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这些童书阅读领域的优秀学者,是关爱与扶助信谊成长的原动力。此时共聚一堂,以论坛形式畅谈优秀儿童读物的要素,倡仪为孩子们挑好书,读好书,为大家展现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之途。自2008年,信谊第一本中国原创图画书《团圆》出版,迄今,原创之路已经走过整整十年。大家看着信谊一路行进,以快乐的回忆,笑谈这十年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