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源自《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原本是一则希望给世人以启智的寓言。而画者张俊杰让这个老故事萌发了新意,在她的笔下,三只猴子更像三个孩子,他们为了让黑漆漆的山洞变得亮堂堂,齐心协力摘月亮,琢磨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从登高搭猴梯到发现水中的惊喜,三只猴子一条心,三股劲儿使在一起。即使到了最后,瓢落水泼,水中的月亮消失了,三只猴子只能空手回家去,但谁能说他们没有从追逐中得到满足呢。就像一场游戏,大家团结协作,挫败过,雀跃过,哪怕游戏终了,一切回到原点,但猴子们得到了体验的乐趣,这也是孩子从本书阅读中得到的收获。且画者笔法写意大气,将丛林的静谧与神秘描画得淋漓尽致,笔下的猴子灵动,姿态颇具动感,让读者情不自禁跟随着猴儿们一同去“捞月”。
自然里的孩子
(姚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教授)
“猴子捞月”是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民间老故事,熟到了我们人人都能讲一讲它的可笑与可爱,讲一讲猴子们稚气的误判,讲一讲我们观看者解惑的自得……
正因为是老故事,也就有过多种版本的诠释。那么这一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我们打开书页,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黑乎乎的跨页环衬。恣意的笔痕笔触描绘着茫茫黑夜中树叶或荒草的斑斑肌理,带来一片迷蒙。扉页后的连续三个跨页画面,也都是山间荒野里悠悠的夜晚,依稀可辨的是三只猴子模样的背影蹲在黑乎乎的山洞里……
我从没见过一个“捞月”故事的画面表现是以这样一片漆黑作为开头的。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在说一个真切而简单的道理:正是一片漆黑才需要光亮,正是需要光亮才会去“寻找”,也正是因为“寻找”,而产生了行动的方案。三只猴子开启了“寻找”的历程,思维的想象跳了出去。幻觉、臆想、险情、意外,便跌宕跳跃着随之展开……最后,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特写。我们终于看到,这个艰辛历险所捞到的“月亮”,被猴子们宝贝、稀罕地舀进了水瓢中。然而,又因为太高兴、太喜欢、太迫切——“月亮”洒了……我们好遗憾,好心疼。
文·图/张俊杰
第九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创作奖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