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很久不下雨了,秧苗都没有办法栽下。天空的颜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蓝了。望儿想了一个主意,召来伙伴们,找来一套小锣小鼓求雨……望儿他们能求到雨吗?
这是一个发生在30年代的故事,小小的孩子,衣衫褴褛却神圣的求雨之队,游戏也好,任务也罢,他们的虔诚与认真也许并不能打动老天,却能感动你,感动我们。
朴素的愿望
蔡皋(第三十四届波隆那国际儿童图画书插图展评选委员 知名画家)
立春是雨水催来的,可雨在哪里?湘江干得见底,菜直接种到了河床上。小麦和油菜也是随时可种到河床上的东西么?我的案头上正放着两件起眼的东西,一是水仙,二是《求雨》。水仙正水气泱泱地开,《求雨》也是水气泱泱地翻,两样我都喜欢,我有渴望。
雨是可求的吗? 是的。《求雨》让我同书中的望儿一样相信,雨是求来的。
《求雨》的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昆明某个小村庄里,那时的天很蓝,人也懂得仰望,从他们的眼目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天光。
那时候,人依赖土地,爱土地,将一切朴素的愿望种在土地里。种在地里的秧苗似乎懂得人的心愿,没有它们,人就会饿饭,所以得着水的秧苗会呵呵地长。可没有雨,那就会遭罪,生活会更苦,小孩子会更瘦,衣服会更褴褛,这些都是现在的小孩,特别是城市小孩根本不了解的。人们渴望风调雨顺,渴望雨。故事里田地干旱得栽不下秧,所以要求雨。求雨必须很真诚,而小孩子是最真诚最令人痛惜的。求雨的事就请小孩子来做,天应该是痛惜孩子的。于是,书中的望儿领着头戴柳条帽儿、手执小锣小鼓的队伍,唱着“小小儿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乌风暴雨一起来”的儿歌,走街串巷地求雨,他们衣裳褴褛,声音凄苦。
真诚首先打动的是大人们——乡下的人和城里的人。他们看着这支小小的队伍,听着他们哀哀的歌,他们的眼睛也看蓝了……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也看蓝了,眼睛也潮潮的了,心想,天不下雨是不行的了。
果然,天看着看着,听着听着,天的心看酸了,雨就噼噼啪啪地下了起来……
现在,人与土地越来越疏远,与人休戚相关的自然也变得越来越不自然。人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因为自然的和世间神圣的事物与情感永远值得人敬重。我们的小孩子也从小就要学会敬重,学会节制,学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保护大自然。懂得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也可以学着做一些书中的望儿们所做的类似求雨的事情,去呼唤我们渴望的真诚,因为我们的心田和眼下的土地是同样的干渴啊!
谢谢《求雨》的编辑者和出版者让我读到了汪曾祺先生和岑龙君文图交相辉映、笔墨酣畅、泱泱大气的图画书新篇章。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师从沈从文等名家。
汪曾祺是跨越了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尤其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热爱。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在于他对“大文化” “大话语” “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
汪曾祺的文字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图/ 岑龙
岑龙,1957年出生于广州,西安美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受人类学家父亲——岑家梧的影响,除对中国历史及少数民族生活深感兴趣外,也非常喜爱安徒生及林格伦等欧美的童话故事。目前除了从事油画自由创作外,也热衷于绘本的创作。岑龙的油画作品在中国荣获多次奖项,而插图作品《卖炭翁》则入选中国第七届全国美展,《雷神》获日本野间插图银奖。2007年应邀参加由日本发起的日中韩三国祈愿和平绘本创作计划,为中方四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