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爱
刘绪源(儿童文学理论家)
这是一篇结构很精致的作品,前后的笔墨都可以对照起来看。比如:一开始,“我”对老雪兔若伯特的所有描写,都是用一种不尊敬的、不屑的,甚至是鄙视的口气表达的,这让人读起来不太舒服。可是,当你后来渐渐知道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我”和老雪兔之间在生活习性上有多么大的差别,而老雪兔又有多么老、多么糊涂之后,对此也就不难理解了。
也就是这个“我”,长大离家了,在知道自己和养母是多么不同的两种动物后,反而思恋起若伯特来。他会“对着明亮的月光,发出深沉而悠长的低嚎”,会“一次次遥望那片我曾经生活过的高大树林,怀念那一个个生动的被浅草掩映的小小树洞”,会发出嗥叫,“希望一只叫做若伯特的又老又疯的兔子能够听到”。他的心中翻涌着一种爱,一种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时若伯特也许已不在这个世间,“我”也因为物种的差别已经回不到雪兔们中间,但他仍想表达心中的爱。
世间多少母亲和子女的关系,不就是这样的吗?子女们当初不了解母亲的苦恼,不耐烦母亲的啰嗦,看不惯母亲的表情神态,可又离不开母亲。而在长大后的某个月圆之夜,他们也会忽然感到母亲对自己的爱是那样可贵,他们甚至也会像书中的“我”一样渴望发出由衷的嗥叫。
作品构思的精致也体现在对若伯特的描写上。按理说,狼是兔子的天敌,若伯特的子女就是死于狼口,她不可能收养狼崽子,更不可能拼死保护狼。但她因为爱子心切,才会跑到野狼出没的地方去寻找;因为想着孩子,才会因为遇到狼崽便欢喜若狂;也因为认准了这狼崽子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任何劝说都听不进,任何疑点都动摇不了她。
她是因为爱,也因为失去了孩子的剧烈痛苦(这痛苦的背后还是爱),造成了思维障碍,成了一个“又老又疯”的雪兔。她的一生,就是为爱的一生,为孩子的一生。正如老雪兔爱密所说“这是她这辈子最后一窝兔崽了”,所以她绝不会放弃这最后的爱。人世间的母亲,不就是这样的吗?她们为自己子女付出时,常常是没有太多理智的,冷静的分析不能取代她们的爱。
当然,一个作品光靠精致是不行的,有时越精致,越显得匠气十足。真正的艺术,需要有真生命,作品感人的地方,往往是真生命的体现。
这个故事的感人之处,出现在最后两节。“我”渐渐长大了,巴不得快点离开若伯特,只是怕伤了若伯特的心,才同意她再送自己一程。这也真像那些长大离家的孩子的心理。但是,当意识到母亲有危险时,他忽然飞一般地往回狂奔,连想也来不及想,就扑向了对面的狼;同样,若伯特也不经思考,就冲到了“我”和狼的中间,她要用自己的余生,保护刚刚成年的孩子!这一幕写得很有震撼力。“我”终于战胜了狼,胆小的若伯特再一次爱抚孩子,“我听到了她和我在一起时,唯一一句无可挑剔的话。她轻轻说:‘小家伙,你真了不起。知道吗,你刚才把我吓坏了,我怎么和你说的,我说,遇到狼就得跑。’”读到这里,我想,没有人不动容的。
不过,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算是动物小说,因作品里的动物都还是“拟人”的,并不是按动物本真的习性来写的。所以,我还是将它作为童话来读。
文/范先慧
出生于1981年10月31日万圣节。儿童文学作家、儿童读物编辑,现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偏爱幻想,酷爱阅读。作品包括科普图册、青春小说、儿童文学、图画书等。
代表作有《秘密》《若伯特的孩子》《火精灵》等。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奇思妙想,风格沉静分明,笔触含蓄神秘,善于利用心理空间构造悬念。
图/周一清
1952年生于江苏无锡,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
作品曾参加第六届至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1年台湾“亚洲青年版画作品展”、1992年全国铜版画展、1993年第二十届斯洛文尼亚“国际版画双年展”及韩国“中国现代水印木刻断面展”、1995年吉隆坡“中国现代著名版画家作品展”、1996年中国百年油画肖像展、1997年第六届全国三版展、1998年中国当代画家联盟展、1979—1999年中国优秀版画家作品展、2000年上海美术馆新馆收藏作品展。
擅长版画、油画,作品分别由江苏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展览馆、英国木版基金会、巴黎国立图书馆和韩、日、美等国展馆及私人收藏。2008年与信谊基金出版社、明天出版社合作出版图画书《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