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一本有趣的图画故事书,也是想象创意的美学图画书。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让小朋友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定的“美”的标准。书中除了主角大饼外的三个评审,其实是从毕加索、蒙克、高更三位西洋画家的画中走出来的人物。这三位画家,代表了西洋美术史上不同画派的画风。另外,每一种动物的画,也就是动物眼睛看到的景象,比如那些鲜艳的点点、粗犷简明的线条、方格子的画,似乎跟一些名画家的某些作品相似。可以说,不论是评审或参加比赛的动物,无论在书中有没有发言,都代表了多元风格和观点的涵义。因此在书后的附录中,邀请台湾中原大学人文教育学院艺术史兼任讲师宋珮对作者引用的画家和画风做介绍,同时将书中的评审“还原”到名画中原始的出处。
本书也可以是一本简单的生物科普图画书,让小朋友认识不同动物的眼睛,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书中来参加画画比赛的动物,作品差异性极大,这是因为每一种动物的眼睛构造不同,所以看出去的世界就会不一样。作者将动物眼睛的构造放大画出来,并且用多种色彩和迥异的画风,将不同构造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呈现出来。经过中兴大学昆虫学系专门研究昆虫视觉的杨恩诚教授审定后,除了有科学根据外,还将原理深入浅出地用图文做成附录,放在书的后面,使读者除了阅读图画书之外,也能学习到科学的知识。
给爸爸妈妈的话
“从动物的眼睛看世界”原本是一个活动的构想,却阴错阳差地化身成这本童书,这个美丽的转变,不但能将我原本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且更丰富。
这可以是一本简单的生物科普,让小朋友认识不同的眼睛,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这也可以是一本简单的美学书,让小朋友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一定的“美”的标准;这更可以是一本学习尊重的故事书,让小朋友将注意力由“我”向外扩大,学会尊重差异。
我在搜集资料和构思整个故事的过程中,也很意外地发现,动物的眼睛看出去的世界,竟然跟某些著名画派的画法有些雷同,也许自然跟艺术之间,原本就是一体的吧!
最后建议爸爸妈妈在陪你的小孩读这本书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告诉小朋友答案,多鼓励他们去思考,说不定你还会在孩子的答案中,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呢!
——萧湄羲
柯倩华(儿童文学评论家)
这本图画书以饶富创意及趣味的手法,阐释“尊重差异与多元”的意义。故事的结构完整,作者以“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世界各不相同”这种比喻式的概念为前提,再以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为例,代表各种不同的观点,推演出结论——尊重不同的观点,世界才会丰富并多彩多姿。书中还蕴涵了另一个重要的讯息,就是尊重“创作的自由”。这样的主旨很有教育性,也很严肃深刻,但作者却能做到深入浅出,情节铺陈中亦屡见童趣及新意,这样杰出的表现使人印象深刻。
故事以“画画”为主轴,既贴近大多数小孩喜欢画画的心意,又充分利用图画故事书的主要特色,还顺便介绍了绘画史上不同的画家及画派,不论就与儿童沟通的亲和力还是艺术表现力而言,都有很不错的效果。书中夸张的角色造型及巧妙的场景设计,使故事在现实经验的层面外又有寓言般的气氛,延伸出意在言外的想象,也让读者能对书中的比喻及象征有思考诠释的空间。色彩的运用不但提供读者丰富的视觉经验,也适当地表现人物情绪的转折。文图之间合作密切,布局、连贯性及节奏等方面也都有平稳完整的表现。
就图画书而言,意见或讯息的传达并不一定用文字,有时可用图像,或其他绘画元素如色彩或布局等,用得适当时,反而是比文字更高明的手法。书中各评审的造型就有意义上的隐喻,传达了主张多元画风及观点的立场。作者选择了特定名画中的人物来当评审,借助他们本身蕴含的意义使读者产生概念上的联想,来达到情节所需要的效果。这些名画人物是一般大众常见的,即使不一定熟知细节,仍可理解主张多元画风的立场。这种做法加强了图画书作品的层次和深度。
这是一本有趣的图画故事书,也是想象及创意的集合。它会刺激小孩不断发出惊叹和疑问:“怎么会这样?”“为什么?”“真的吗?”“有可能吗?”当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新的联想和视野时,大概就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阅读的自由和乐趣了。
萧湄羲,1974年出生,是位女性作家,自称很喜欢吃,很喜欢笑,很喜欢睡觉,很喜欢运动,很喜欢画画,很喜欢说故事,除了青蛙,什么都不怕。作者在台湾童书界算是一位新秀,作品的个人风格非常明显,本书中的主角圆乎乎的脸蛋,饱满浓郁的色彩,很是吸引读者的目光。
★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图画书类)
★入选“台北市深耕阅读计划”班级读书会用书